关于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范文7篇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职业,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8年修订了新的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2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大班的孩子就要毕业了,看着这群孩子,想当初刚升大班时,看到他们总觉得他们还小,是那样的秩嫩,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个头长高了,能力也增强了,会认会写很多字了,而且这班孩子还特别的讨人喜欢,总是给你许多惊奇,瞧那作业本不仅字写工工整整,还设计了美丽花边,画画 也进步了很多,画的很漂亮,还会编儿歌了,朗朗上口呢~整理玩具整理桌椅总有他们忙碌而认真的身影~有的孩子看吕老师有时不吃早饭,就很有心的给你带点东西,却总是带两个"你一个,项老师一个....."这是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可是渐渐发现他们长大,渐渐发现他们有进步,越来越棒时,猛然间发现,他们就要毕业了,在我的身边没有多少天,就像一个母亲,辛勤养育着孩子,刚开始松口气时却发现孩子就要离开了~我的心一下子空了.忽然之间,没什么可做了.不用上班,不用上课,不用辅导.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开心地飞走了,心里沉沉的,思绪乱乱的`,不知该想些什么,回忆些什么,却安静不下来,就任凭自己混乱着.
毕业典礼中台上主持的我,用力的忍住感动,但是回到熟悉的班级我还是有点哽咽,但是就算流泪了,我还是你们心里最美丽吕老师
亲爱的家长,谢谢你们3年给我支持和厚爱,你们一定要幸福,平安
我的孩子们,盼你的行囊里能多珍藏些成长岁月里的美好记忆!!
坐在办公室里,听到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在朗诵《毕业诗》,演唱《毕业歌》,又到了孩子们毕业的时间,感叹时间的流逝。就像她们毕业诗中所念到的,三年前孩子们可爱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而现在即将和我们说再见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孩子说希望还能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读小学、读中学,我也真得很希望能够看着这些孩子慢慢的长大,不过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也许我们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相互间的友谊特别的深厚,因为我们从孩子进来就一直在营造一种温馨和谐亲如一家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现在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很少组织全园性的大型外出活动,记得二年前我们组织了全园100户家庭包了一节火车去杭州,孩子们在一个车厢里一起交谈,一起分享,又一起游览了西湖,到现在孩子们还是记忆深刻,很多家长因为这一次出行而彼此熟悉。有家长对我说:感谢幼儿园让我们有机会多了很多好朋友,确实幼儿园的三年生活,不仅使孩子们多了很多同伴,也使我们家长多了很多有着共同语言的朋友。有些已经因为各种原因转到其他幼儿园或到外地的孩子,还是同样惦念着原来的同伴和老师,只要有机会就会回来参加活动,包括这次的毕业典礼,对他们来说在闻幼的学习生活,是值得他们的回忆的。
去年已经毕业的向日葵班,现在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传统,每学期还会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聚集在一起分外亲切,孩子们也经常会回来幼儿园看看自己的老师,这份师生间的情谊震得非常的可贵,也许正是因此而使我们的老师有了能在这个非常辛苦的岗位上坚持下去的理由!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教师,个性是实幼教师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个爱做梦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她的幼儿园老师。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
二十年后,女孩的梦实现了,她最后又回到她喜爱的地方,她依旧爱做梦,只是梦不再是儿时的简单和满足,教师的职业,使她的梦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情绪。这个女孩,就是我。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 ……此处隐藏1371个字……明,儿童期不仅是人学习听觉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视觉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儿童在学习发音说话的同时,早期学习识字、朗诵、阅读,使视听语言能够与之并驾齐驱,那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的提高。本学期的中班阅读以《朗朗阅读》幼儿听读游戏识字配套教材为主教学,“大范例”、“大字卡”的使用,把“玩”与“学”科学的联系结合起来,化“机械记忆”为“感官记忆”,适应了儿童的生理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和识字。
为避免幼儿学习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也为了让幼儿在升入大班后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本学期在阅读教学中加入了看图讲述、故事表演、儿歌诵读、听说游戏等内容,这些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视听觉,使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我班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变得爱说、爱唱、也爱大胆表现了。
在早期阅读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坚持“教即为不教”的教学理念,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习语言和识字。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61、“亲子活动”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
“亲子活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幼儿与成人的依恋是自然的又是十分重要的,在浓浓的亲情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聪明。幼儿和父母在快乐的亲子游戏中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
2、“亲子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快乐指数。
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努力来发现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恐惧,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的快乐。
3、亲子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提升幼儿的快乐指数,还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是自由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探索事物的独特方式,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事物和接触事物,他们的`方式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亲子活动的精神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亲子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分享与父母一起玩耍的乐趣。这样,幼儿的情感、认知、语言、运动、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就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7新的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深刻的学习,首先我了解到新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要点,并首次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等内容写入新师德规范,还新增了“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内容。此次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对教师要求的变化。其次结合新课程背景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现将自己的一些感触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 充满正气
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定位是真、善、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莘莘学子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师尤其具有浩然之气,这样教师才能在知行统一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伪对、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二、 富有才气
新规范中明确规定:“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又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一个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批判一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结交德艺双馨的老师,他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甚至挑剔的。你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度。况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择师而学的状况将无情地摆在每个教师的面前,教师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不错的教师的“才”最重要的展现在课堂上。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不一样。如果你业务能力强,善于驾驭课堂,你可以像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那样,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心灵。如果你专业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嬉笑斥骂皆成妙语,你也可以像《百家讲坛》栏目里的大师一样,潇洒自如,妙趣横生,让学生被你的才智、才气折服。
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教师,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正如新规范中指出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 多些书卷气
朱永新先生指出:“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新规范中也明确规定:“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也就是说教师身上应该多些书卷气、文气,少些老气、俗气,这正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书卷气”。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特性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
最后我用一位教育家的话结束今天的交流:“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想就是让我们教师献身于正气,求真于才气、书卷气,有了才气,多了书卷气你就有了创新的锐气。
文档为doc格式